大便又濕又黏點算?常見原因及改善方法

分類:健康知識

屎比較「粘」多數係因為腸胃健康、飲食習慣或者體質影響,有時甚至關乎腸道有冇炎症或脾虛。一般唔屬於嚴重病徵,但如果持續又有其他不適,應該睇醫生確認原因。

常見原因

  • 飲食纖維不足:每日蔬菜水果食得少,蔬菜纖維攝取唔足夠,腸道蠕動差,屎容易又濕又黏。
  • 高油脂、高蛋白或精緻澱粉食物過多:食太多肉、糖、朱古力,或者經常食火鍋、燒烤等重口味食物,屎都會變得較為難清潔。
  • 體內濕熱或脾虛:中醫認為脾胃功能弱、體質濕熱,都會令到大便難成形又偏黏。
  • 腸道菌叢失衡:益生菌不足,都有機會令屎質變差。
  • 慢性腸炎或消化問題:偶爾可能同腸炎、腸易激綜合症等腸道問題有關。

點樣改善

飲食調整

  • 多食高纖維食物:如葉菜類、紅蘿蔔、粟米、薏仁、南瓜、五穀米等。
  • 減少油炸、高脂肉類、精緻糖份、朱古力及火鍋等濕熱食物。
  • 避開「濕熱」水果,如芒果、荔枝、榴槤、龍眼、香蕉等。
  • 補充益生菌,促進腸道健康。
  • 多喝水,每日最少飲 1500-2000ml。

生活習慣

  • 保持適量運動,促進腸蠕動。
  • 規律作息,減輕壓力。

有需要可食用健脾、去濕食材

  • 如淮山、薏米、扁豆、蓮子等。

何時要留意

  • 屎長期帶血、黏液、或者有明顯痛症,建議及早就醫檢查。

如屎質短期出現變化,多數跟飲食生活相關,未必屬於嚴重問題,但持續無改善就要高度留意。

分類文章
癌症治療:化療可唔可以唔做?
家居清潔劑對兒童呼吸健康影響與防護建議
茄子的營養與健康功效、常見替代蔬菜推薦
脾胃功能弱點算好?

海外產品專門店